很多想要順產的寶媽,在聽到“胎位不正”時總會緊張的追問醫(yī)生:“我還能不能選擇順產?有什么辦法可以改變胎位嗎?”那么今天,艾博爾小艾就來說說這個胎位的問題吧~
什么是胎位不正呢?
子宮內胎兒的位置稱為胎位。胎兒在子宮內浸泡在羊水中,由于頭部比軀體重,所以正常的胎兒在寶媽腹中呈頭下臀上、脊柱前彎、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的狀態(tài),醫(yī)學上稱為枕前位(即正常胎位,對分娩有利)。
而胎位不正是指在妊娠30周后(一般正常的胎位大多是在懷孕30周固定),子宮內胎兒的位置異常。
溫馨提示:臨床上,胎位不正是造成寶媽難產的重要原因之一,如果沒有采取正確的處理方式,寶媽與胎兒的生命健康會受到嚴重威脅。
常見胎位不正的分類
臀位
胎兒屁股向下,頭朝上。兩腿可向上伸直,也可雙腿或者單腿向下。
完全臀位(混合臀位):胎兒雙髖關節(jié)屈曲,胎兒臀部和雙足先露。
單臀位(腿直臀位):胎兒雙髖關節(jié)屈曲,雙腿向上伸直,胎兒臀部先露。
足位:一足或雙足,一膝或雙膝先露。
橫位
胎兒橫臥于宮腔,與母體垂直,根據胎頭在母體左或右側及肩胛骨朝向前或后方,可分為肩左前、肩左后、肩右前、肩右后四種方位。
頭位
面先露:胎頭極度仰伸,使頭枕部靠近胎背,生產時面先露。
額先露:胎頭仰伸,使頭枕部靠近胎背,生產時胎兒額頭先露。
枕后位:分娩后期胎頭枕部持續(xù)位于母體骨盆后方或側方。
枕前位:正常胎位。
為什么會出現胎位不正?
臀位原因
發(fā)育因素:早產、畸形、出現長型胎頭。
活動空間因素:
胎兒自由活動形成臀位:羊水過多、子宮腔空間較大、子宮壁較松;
胎兒活動受限無法轉為頭位:子宮畸形、羊水過少;
胎兒下降受阻:骨盆狹窄、胎兒過大、前置胎盤等。
橫位原因
骨盆狹窄、前置胎盤、子宮畸形、子宮肌瘤、羊水過多、寶媽腹壁松弛等,也容易發(fā)生胎兒橫位。
頭位異常原因
母體骨盆形態(tài)異常、前置胎盤、臍帶繞頸、羊水過多、子宮異常;胎兒異常、巨大兒等。
胎位不正,只能剖宮產了嗎?
在孕30周前,寶媽需要在醫(yī)院進行詳細產檢,發(fā)現胎位不正后盡可能弄清楚原因,然后聽從醫(yī)囑按時做產檢、科學糾正胎位。
30周—32周時胎位仍不正,可以通過調整體位與睡姿等方法進行糾正,例如胸膝臥式糾正法、側臥位糾正法等。
孕36周后如無明顯禁忌癥,可以通過外倒轉術進行胎位糾正。
敲重點:以上的胎位糾正方法需在醫(yī)生指導下完成。